硅矿体积测量
硅矿体积测量痛点
粉尘干扰严重
问题描述:硅矿在开采、装卸和堆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。这对光学测量设备(如无人机、全站仪、三维激光扫描仪) 是致命的,会严重影响数据质量,导致模型空洞或失真。
影响:测量精度大幅下降,甚至无法作业。
地形复杂与盲区问题
问题描述:硅矿采场和料堆形态不规则,存在陡坡、死角、台阶和大型设备。无论是地面测量还是空中测量,都极易产生测量盲区。
影响:盲区数据需要人工推测填补,引入人为误差,导致体积计算不准确。
物料特性变化
问题描述:堆积密度不确定:体积测量后需要乘以堆积密度才能得到重量。但硅矿的粒度、湿度、压实程度会影响其堆积密度,这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参数。获取具有代表性的密度值本身就很困难。
安息角变化:物料的自然休止角并非固定值,传统方法依靠固定安息角估算体积,误差很大。
影响:即使体积测得再准,密度不准,最终的库存重量或消耗量依然不准。
测量周期与动态变化的矛盾
问题描述:矿山是动态变化的,每天都在开采、运输和堆放。传统的月度或季度测量无法反映过程中的存量变化,导致生产管理和财务核算的数据滞后。
影响:管理者无法基于实时数据做出决策,存在“数据黑洞”。
非接触、自动化:无需人员进入料堆区域,消除了安全隐患,可实现全天候自动测量。
高精度:体积测量精度通常可达 ±0.5% ~ ±2%,远高于传统人工估测,与全站仪、无人机测量精度相当。
高效率:一次扫描即可获得整个料堆的全部数据,耗时极短,几分钟内完成数据采集。
数据丰富:不仅得到体积,还能获得料堆的三维形貌、坡度、表面积等信息,对于分析堆积角、防止坍塌等安全管理也很有价值。
不受环境影响:雷达波能穿透粉尘、烟雾、轻雾等恶劣天气,非常适合硅矿开采和加工中常见的多尘环境。
3D雷达物位计硅矿体积测量使用注意的问题
盲区问题:如果雷达安装位置不够高,料堆边缘靠近墙壁或设备的部分可能会形成扫描盲区,影响体积计算的准确性。需要通过优化安装或使用多台设备协同来解决。
对介电常数的敏感性:雷达波的反射效果与被测物料的介电常数有关。硅石的介电常数通常较高,反射效果良好。但如果物料表面非常疏松或潮湿,可能会对测量有轻微影响。
基准面精度:体积计算的准确性高度依赖于基准面定义的准确性。如果地面不平整或基准面设置错误,结果会产生系统偏差。
应用设备